近年来,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生产经营方式、管理运营模式、货币流通模式等等,于是,一些因互联网而命名的词也开始流行,并前置上“数字”二字,就显得高大上起来。
没错,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人类传统工作生活,颠覆了贸易流通,提供了便捷高效,比如数字经济、数字城市,从城市环境来看,确实实现了数字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诸多的“数字xx”名称中,有一个词成了媒体“高频词”,就是数字乡村,数字乡村是当前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并在全国开始进行试点。而乡村数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乡村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结构,与城市相对应,在功能作用上二者相互独立、相互联动、又相互互补。
农业作为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基本产业形态,不可能由工业所取代,也就是说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的粮食不可能不经过土地而由机器直接孕育加工出来,而工业制品也不可能在土地上直接长出你想要的样子,所以,农业取代不了工业,而工业也替代不了农业,那么,乡村和城市的存在是社会功能的必然。
然而,目前呈现出的城乡“数字鸿沟”是可见的事实存在,因此,之前的城乡发展不均衡所造成的“数字鸿沟”,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并非是一蹴而就之事,它涉及新基建、技术、人才队伍等方方面面。
城市,因为地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有利因素而“近水楼台先得月”,使数字化得到迅速发展,可乡村因为人口分散、地缘广阔、基础功能缺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发展缓慢,特别是互联网进程中,城市的信息化快车越来越快,而乡村因为投入高、收益慢,导致一些信息化基建投入绕道而行,成为信息孤岛,从而使城乡鸿沟越拉越大。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使乡村发展跟上阔步前行的城市化进程,中央不仅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还推出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并以此弥补前期发展进程中的城乡不均衡,助推乡村振兴。而支撑这一战略规划实施的基本前提就是“数字化”,而“数字化”的落脚点即为“乡村”。
所以,“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那么,数字乡村究竟如何实现?这是一个最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攸关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重大命题。
然而,无论是问题还是命题,对于“数字乡村”的话题,网上确实多如牛毛,有说某村开了个直播带货的,有说某人用为微信小程序卖特产的,也有说某乡村小学与某大中城市学校连了个视频上了个视频课的等等,于是,便将此称为“数字乡村”。
其实,直播带货也好,微信小程序卖特产也好,亦或两个不同地方的师生连个视频上个课也好,可以说这只是
常态信息化下的一种碎片化的网络体现而已,从技术层面来讲,这还称不上真正的数字化,但就乡村治理来说,还差之千里。
它不只是做个直播、连个网上个课、或者用微信小程序卖个特产这么简单。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乡村呢?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乡村,是需要系统规划论证,再由专业技术人员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开发建设出含有乡村管理、村民信息管理、智慧党建、智慧农业以及图文信息等等的诸多子系统,再通过这些子系统开发出相应的权限及功能模块,然后打通信息壁垒,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形成集数字治理、数字农业、数字经济于一体的系统集成,才能激发乡村活力,释放数字红利。此为真正的数字乡村。
因此,这些是需要技术来实现的,那么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数字化呢?请关注“东方科技文化”后续文章。
版权所有:湖南农品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湖南农品云网络技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66050号-3中国云CHCI系统